手机农场:“云”种麦观察:“老把式”迷上“新农具”

太平洋在线 148 2

新华社合肥4月19日电(记者姜刚、黄博涵、赵金正)“科学种田省工省力,比原来轻松多了!”“不用再凭经验浇水了,现在可以精准作业了手机农场。”……

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记者一见到59岁的种田“老把式”焦魁,他就迫不及待地分享了种麦新变化手机农场

这两年,焦魁有了新头衔:谯城区首家“无人农场”负责人手机农场

记者走访看到,“无人农场”的田间地头装配了小型气象站、病虫疫情监测点等各式新装备,日夜不停地收集农情信息手机农场。收集的数据会被实时传输到后台,经大数据分析后用于科学指导田间管理,有效助力农业工厂化、标准化生产。

手机农场:“云”种麦观察:“老把式”迷上“新农具”-第1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在亳州市谯城区探索建立的“无人农场”,焦魁介绍用于农业生产的手机应用程序手机农场。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你看,这是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在粮食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缺啥补啥,实现精准补水、精准补肥手机农场。”站在“无人农场”的田边,焦魁掏出手机,点开应用程序选择“开”的指令后,一个个喷头就开始喷淋作业……

在焦魁看来,这些新装备犹如“新农具”,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手机农场。他告诉记者,“云”种麦不仅能解放人力,使农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约70%,还增加了粮食产量,“去年每亩地小麦比普通田块多产100公斤左右。”

这是亳州市谯城区探索建立的“无人农场”里的病虫疫情监测点手机农场。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据亳州市谯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戴伟介绍,该区坚持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2021年6月探索打造首家“无人农场”,搭建智慧决策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等远程控制或依托智能装备的自主决策作业,在人员基本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精准化作业手机农场

记者从亳州市谯城区政府了解到,在首家“无人农场”实践的基础上,该区结合特色农业新增3处“无人农场”应用场景,目前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手机农场。“在量力而行的原则下,我们争取让‘无人农场’模式覆盖更多乡镇,让科技成果在农村的土地上扎下根、开出花。”戴伟说。

展开全文

如今,在江淮大地,像焦魁一样“云”种麦的探索者渐渐多了起来,他们用活“新农具”,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手机农场

春耕春管时节,江淮大地的农业生产进入关键时期手机农场。记者走进安徽省多家数字农业工厂发现,插上科技的“翅膀”后,传统农业的面貌正悄然变化:越来越智慧、轻松、高效的耕作方式,勾勒出农业现代化的新图景。

记者来到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一处试验示范基地,绿油油的小麦正在茁壮成长手机农场。在基地智能控制室内,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皖北综合试验站副站长吕秋石指着一块屏幕说,“这里记录着小麦生长期的各项指标,对于浇水、施肥等农事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出决策,可实现一键操作。”

吕秋石从事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20多年,深知智慧农业发展中“新农具”的重要性手机农场。据他介绍,该基地建有北斗无线基站1套、气象站1座和灌溉泵8座等,已实现节水灌溉沟渠、道路和无线网络全覆盖。

手机农场:“云”种麦观察:“老把式”迷上“新农具”-第2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在宿州市埇桥区,吕秋石介绍新装备手机农场。新华社记者 赵金正 摄

“现在的智能精准作业方式可以达到节水、节肥等目的手机农场。”吕秋石说,以两季粮食作物为例,仅浇水、施肥两项,每亩地就可以节约生产成本约300元,增加产量收益约300元,共计节本增效约600元。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实现多种粮、种好粮,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科技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手机农场。”

标签: 老把式 农具 观察 云”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